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至今,共经历了五次统一战线。在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形成、发展和壮大起来的统一战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任务、内容以及特点。
国民革命联合战线
1922年7月,党的二大作出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初步提出统一战线的方针。1923年6月召开了党的三大,决定在保持中国共产党独立性的条件下,允许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现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的合作。李大钊、毛泽东、瞿秋白等同志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毛泽东还代理了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国民革命的联合战线。
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有共产党员出席并参与领导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宣告接受中共提出的反帝反封建主张,坚持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即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政治主张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政治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是一致的,因而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这也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
国民党一大还确认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现两党合作的原则,并选举产生了有共产党人参加的党中央领导机构。从而使国民党大体上是由代表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政党,改组成为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政治联盟。改组以后的国民党本身就成了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革命联合统一战线的形成,大大推动了中国革命的步伐,从而使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得以顺利进行。
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1927年,由于国民党右派集团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工农革命群众,使中国革命暂时处于低潮;也由于民族资产阶级暂时附和了反革命分子,因而使得革命统一战线的营垒中原有的四个阶级,只剩下了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以反对封建压迫和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为目标,建立了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1931年11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中华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成立了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这是在中国共产党领下有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参加的、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革命政权组织。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真正认识到了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并将关于农民问题的一系列正确观点,运用于土地革命的伟大实践中,使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从此开始建立在牢固的工农联盟的基础上。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中日民族矛盾急剧上升为主要矛盾。随之中国国内的阶级关系也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的决议和毛泽东在会后所作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同时,中共中央也将抗日反蒋的方针转变为“逼蒋抗日”的方针。
1936年下半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国民党的东北军、十七路军,在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基础上率先形成了西北地区的统一战线,并最终导致了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从而实现了由内战到和平、由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转变。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9月22日,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的《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和蒋介石发表的关于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为标志,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了。随着抗日战争的进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断发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1945年8月,抗战胜利以后,全国人民热切希望能以和平、民主和团结的方式建设国家,继续坚持两党合作,团结其他民主党派和一切爱国力量,为建设新中国而共同奋斗。但是事与愿违,历史的发展不是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国民党统治集团违背全国人民的意愿,坚持独裁的反动立场,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悍然发动了反革命内战。
为了推翻蒋介石的反动政权,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起了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开明绅士、其他爱国分子、少数民族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建立,在推翻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政权的斗争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也成为我党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之一。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其后,中国共产党继续走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道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就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新的组织形式。虽然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我国统一战线的内容、性质和任务等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但是统一战线仍然是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的一大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它为调动社会各阶层的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发挥了不可估量的重大作用。
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正式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爱国统一战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统一战线重新得到落实,明确了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任务。党的十二大进一步提出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这就更加密切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从而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进入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被赋予了新的历史内涵。其范围扩大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对于把中华儿女广泛团结起来,投身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伟大实践,聚合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来源:学习时报)
上一条:高校统战工作“四个纳入”“三个带头”“两个加强”的内容
下一条:民主党派组织发展“三个为主”方针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