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学院动态

百名教授讲座第173期丨浙大教授谈文学作品道德寓意的解构与曲解

作者: 来源: 日期:2022-06-06 10:49:23  人气: 加入收藏 标签:

      5月31日14:00,人文学院、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特邀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西方哲学博士,博导,专攻现当代西方文学理论与美学的徐亮老师,以韩愈的《进学解》和纳博科夫的《洛丽塔》为例,开展题为“文学作品道德寓意的解构与曲解”的讲座。讲座由人文学院副院长凌喆老师主持,部分老师、本科生参与。


    

      首先,徐亮教授从韩愈的《进学解》的三个部分——立论、驳论、答难,结合具体文本内容进行分析。教授先以韩文中的传世之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为重点,展开韩愈进学向上的主张。转而第二部分驳论,从四个方面解构了立论:韩愈自己非常勤奋,传承精华,精雕细琢,为人正直有礼,可是下场凄凉。引出一个思考“到底该不该认真学习?”最后答难部分从四点解答了驳论部分的问题,即用人之道是由朝廷决定的,连荀孟两人都遭遇不公,更何况韩愈自己的成就与勤奋还差得远,所以要有自知之明。徐亮教授通过通俗易懂的言语以及一些准确恰当的例子,使我们对《进学解》的内容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在详细分析文本内容后,徐亮教授开始分析《进学解》中相互冲突的道德寓意。表面看,文章的道德寓意是“进学”,韩愈意在鼓励学生好好学习,可是文章中驳论部分却以自己的遭遇驳斥了立论,抵制了这个道德目标。由此,徐亮教授引出了“解构”这个概念,这也是《进学解》的道德寓意冲突的所在。


undefined


  接着,徐亮教授开始谈《洛丽塔》的道德寓意。他首先简略地叙述了《洛丽塔》的情节,短短几分钟就引起了我们对这本书的兴趣。明明没有任何色情的内容,可《洛丽塔》为什么会被世人误认为“淫书”呢?徐亮教授将原因归纳为主人公的序言、主题归类的知识和最早读者(编辑等等)的认知三个原因,然后引出廖世奇的结论:《洛丽塔》其实是无道德寓意的的结论,纳博科夫其实是反对道德说教。


  紧接着,徐亮教授开始阐述自己的结论——《洛丽塔》涉及道德问题的独特方法:敏感的美学,即对事物的细节的敏感。教授通过一些具体的语句,小说中一些秘密的脉络进行具体讲解。那么敏感何以产生道德效应呢?通过卡司比姆理发师、洛丽塔成为多莉·希勒后亨伯特找到她的瞬间,得出反省与同情的结论。亨伯特因为自己的喜欢,对洛丽塔造成了无意的伤害,在农村再次找到洛丽塔时,同情她的境况,可这一切和他脱不了关系。由此,《洛丽塔》告诉了我们一个结论:要同情他人,至少要避免无意的伤害,这是最低的道德要求,却是最难做到的。


  最后,徐亮教授告诉我们《进学解》道德寓意的冲突是因为解构写作,《洛丽塔》的曲解则是因为阅读,而我们对这两部作品的误解的关键是在阅读方法上。那么究竟该如何阅读呢?徐亮教授归结为三点:1. 阅读需要成见,它是理解意义所必须的,但是要谨防评价性结论性成见的支配;2.调整阅读的目的,把目的从重申和巩固已知转向新知,探险和创造;3.坚持上下文的细读和意义的卡位榫接。结合两本书的案例,徐亮教授对以上三点阅读技巧有了更深刻的阐释,也让我们对如何阅读有了进一步了解和思考。



  在提问环节,凌喆老师提出了大家心中困惑已久的问题——“在阅读时,如果有了新知,如何转变为一篇论文”。徐亮教授就自己如何发现敏感的美学这个经历,告诉我们他当时去看了众多关于纳博科夫的英文资料,了解其之前的经历、讲稿以及俄文作品。还读了许多其他类似的作品以及他人对纳博科夫的评价,由此建立起联系,得出了结论。由此看来,阅读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不断阅读,我们能拓宽自己的视野,产生更多的思考,发现更多的新知。



上一条:百年正青春,奋斗正当时——人文学院开展系列活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下一条:青年学子在安吉县建团百年演出活动中展现风采